丧事习俗:送程,道路两边插火把,十字路口烧纸马纸轿,孝子跨火

送程是丧事中最重要也是最壮观的一项活动。大致意思是死者要远去了,为其送上一程。送程的时间是正吊那一天的晚上。送程人是家族里的人,以及亲戚朋友,主要以男性为主。送程的地点是死者家附近的某个十字路口。

送程前要做一些准备工作,比如准备汤水、柴油、一头裹着棉花的芦柴等。送程时由四个人抬着纸轿和纸马走在最前面,后面跟着孝子,接着两个人抬着汤水,两个人抬着油桶,一个人举着大火把,几个人抱着芦柴把,其他人都依次跟在后面。

抬汤水的一边走一边洒汤水,插火把的将裹着棉花的芦柴蘸上柴油,点上火插在路两边。不一会火把就延伸向远方,一路上火把通明,很是壮观。

到了选定的路口,孝子对着纸轿纸马跪下烧纸叩头。烧完纸后,抬着油桶的人将柴油浇到纸轿纸马上,然后点燃焚烧,熊熊燃烧的大火照亮夜空,死者灵魂也就随着燃烧的轿子和高头大马升向天空。待火势稍小,孝子们奔过去从火上跨过,跳得越高表明以后越兴旺发达。孝子跨过火堆后要快速往家走,路上是不能回头的,不然会有魂灵追随着回家,很不吉利。其他人自然也跟着一起回去,到此整个送程仪式就算结束了。

天津某区丧葬见闻

2022年的2月某天,我们参加了天津某区的葬礼,这是第一次参加天津的葬礼。

按以往东北城市的习惯,老人去世,一般是拉到殡仪馆,在那里举行告别仪式。老人被安放在告别厅中央,四周摆放鲜花,家人臂戴黑纱,送别的人们在哀乐声中依次鞠躬、围绕遗体走过一周,表示哀悼,之后遗体火化。仪式完成。

天津的习俗会是怎样的呢?

晚上八九点钟到达丧葬地点。原本幽深的夜色被通明的灯火照亮,很多花圈密集地摆放在路旁的棚子外,一些人头戴白麻巾,身穿白麻衣,来回走动忙碌。主人带着我们来到棚子里,迎面一口绛色大棺材,棺材前铺着白色围布的桌上摆放着去世老人的大照片和一些水果,前面的地上放着两个大蒲团,棺材两侧站着一些披麻戴孝的男子。主人说我们可以磕头或鞠躬,不习惯磕头,在口令声中,我们三鞠躬,两侧男子跪着三叩首。我感到有些害怕。

第二天一大早,吃过早饭,送葬仪式开始。队伍的最开头,乐队中一个打扮奇怪的乐手高高擎起一个长长细细的乐器吹奏起来,随即其它乐音响起,队伍开始前行,最前面是乐队,紧跟着是男人们,男人队伍的后面是一部拖车载着棺材,接着是一些披麻戴孝的人举着纸糊的人、牛马等,花花绿绿的,后面是女人的队伍,看去长长的队伍白花花一片。尽管走在前排的几个女人努力地哭嚎,但整个队伍并未感到有多么悲伤。这样的送葬情景我只有在影视剧中见过。

拖车把棺材载到一片农田里,挖机已经挖好一个深坑,棺材入土,想象坟丘隆起,白花花的花圈覆盖其上,逝者结束了人世的一生,从此安静长眠。

天津丧葬习俗:近年有大变化,有种殡葬方式政府还会发补贴

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独特的风俗习惯,衣食住行 、生老病死。

前面咱们聊了不少哏都的衣食住行,下面就来了解一下天津独特的丧葬习俗

要知道天津丧葬文化也属于津味文化的一部分,有着浓郁的地方特色。

先说老天津丧事步骤仪式,祖祖辈辈相传可是很有条理步骤的。

首先从去世到下葬都要由“白事知宾”来安排,这里的白事知宾,在天津习惯称之为“大了”,按照天津老例,全由他来安排,简单来说共有六步:

第一步:“倒头”

倒头就是病人尚未咽气之前,就从原来躺的床上换到另外准备床板(叫太平床或吉祥床)上,意思是不能叫死人背着炕走,怕不吉利且趁病人还没咽气,然后将寿衣给他穿好,这里大概意思就是去世也要体体面面。

第二步:小殓

病人咽气后,如果死者上边没有长辈就将尸体停放在堂屋正中,否则只能停放在偏房,叫“小殓”。

第三步:报丧

报丧大意就是给至亲好友送信,来瞻谒遗容(看最后一面)。

第四步:请”阴阳先生”来验视死者

开具”殃榜”,说明择何是入殓等,亲属人等穿孝、戴孝,置办棺材,搭丧棚、设灵堂、停灵等。

第五步:圆坟

火化的第三天,参加圆坟的亲友依然着孝服去殡仪馆取骨灰,殡仪馆一般都有圆坟的场地,也有专业人员或非专业人员指点,一般家属都会给这些人员一些钱和香烟,亲友们把骨灰盒放好,要点燃整股的香,还要烧纸钱、上供品,所有晚辈按照备份磕四个头(或鞠躬),然后烧掉死者的遗物。最后将骨灰暂存在殡仪馆的骨灰存放处,至此葬礼基本结束。

这里小编还要说一下关于下葬。天津有不少公墓,对于墓地的选择,大家都很看重。

据悉,天津光公墓就有44家,其中14家是天津市民政局审批的,还有各区县审批的公益性公墓,以及天津周边的公益性,经营性公墓。

比较有名气的有永安陵公墓,永定塔陵,天福陵园,玉佛寺寝宫,王庆坨公墓,长青公墓,天津憩园、万佛园、元宝山庄陵园、天津东华林公墓、天津怡静园 、西城寝园、德慈塔陵、永安公墓、东华林自然生态陵园、万松公墓等。

在这里天津人会根据自己家的条件、经济实力来选择。

再往前说,老天津在没有火葬之前也有两种下葬方式,一种是挖穴深埋,填土后堆成坟头,叫“下葬”

穴位由阴阳生按照“五行”、“八卦”、“三元”、“四象”的方位派人刨好坟坑,内铺黄缎子、撒五谷杂粮,为了驱邪。棺材入土后,孝子把幡插在坟头上,说是后辈可升官发财的意思。

另一种是棺材埋到地下,外面四周扎苇把、随形培士,叫“浮厝”(cuò,俗称丘子。即用砖石将棺木围砌于地上,暂不入土归葬),这种方式只限于一些客死天津的人,以便迁回原籍,所以棺材大都较薄、较轻,称为“行棺”

不过随着时代的发展,天津越来越多的市民开始接受绿色生态殡葬,且有很多安葬形式,包括树葬、花葬、草坪葬、骨灰海葬等。

骨灰海葬是指将逝者骨灰撒入大海,不保留骨灰的安葬方式,这种安葬方式是将骨灰由长久存放逐步过渡到人生魂归自然的新途径,是丧俗改革的重大突破。这也是这几年天津市民比较推崇的葬法,寓意着回归自然

骨灰树葬是指天津憩园提供的可降解骨灰坛、可降解骨灰坛外袋和安葬祭祀用的鲜花,将逝去亲人的骨灰安葬在植树区中。

骨灰花葬是一种生态安葬方式,将逝者骨灰集中安葬在可降解的花坛内,3个月内骨灰将与泥土、鲜花融为一体,让逝者安详地回归大地。”

而为进一步推行节地生态安葬,节约土地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国家也大力推广这种埋葬方式。

近日,市民政局、市财政局联合还印发了关于开展节地生态安葬奖补工作的通知,对参与不保留骨灰和标志物的节地生态安葬承办人进行奖补,具体标准为:

1.对参加节地生态安葬的承办人给予每具骨灰1000元奖励;

2.对火化后直接选择参加节地生态安葬的承办人再补贴每具骨灰1420元基本殡葬服务费用(遗体运送、遗体火化、遗体冷存)。

民政部门为奖补金的发放部门,奖补工作自2020年1月1日起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