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对这类安葬给予奖励补贴,标准公布

为保护生态环境,节约土地资源,进一步深化我市殡葬改革,我市制定《天津市节地生态安葬奖补工作实施办法(试行)》。

奖补内容

本办法所称的节地生态安葬是指在对逝者的安葬过程中,采取不保留骨灰和标志物的安葬方式,包括草坪葬、花坛葬、骨灰撒海等形式。

节地生态安葬奖补包括三项内容,即基本殡葬服务费用补贴、节地生态安葬奖励和承办服务补贴。

奖补标准

■ 基本殡葬服务费用补贴标准为1420元/具

■节地生态安葬奖励标准为1000元/具

■承办服务补贴标准为2000元/具

奖补条件

符合下列条件的,申请人可以同时申领基本殡葬服务费用补贴和节地生态安葬奖励:

(一)逝者为天津市户籍;

(二)2020年1月1日(含)后申请办理节地生态安葬;

(三)自愿在本市民政部门核定的殡葬服务单位办理节地生态安葬

(四)基本殡葬服务遗体冷存、遗体运送、遗体火化均由本市具有合法资质的殡葬服务单位提供;

(五)逝者遗体火化后六十日内直接选择节地生态安葬;

(六)申请人应当为逝者的亲属或有权处置逝者骨灰的权利人。

符合下列条件的,申请人可以单独申领节地生态安葬奖励:

(四)申请人应当为逝者的亲属或有权处置逝者骨灰的权利人。

符合下列条件的,殡葬服务单位可申报承办服务补贴。

(一)已纳入到《天津市实施节地生态安葬奖补承办单位目录》;

(二)安葬的逝者为天津市户籍;

(三)提供的节地生态安葬服务为2020年1月1日(含)之后申请办理的。

符合下列条件的经营性公墓、公益性公墓、殡仪馆可以列入《天津市实施节地生态安葬奖补承办单位目录》:

(一)依法设立;

(二)经营性公墓、殡仪馆节地生态安葬土地面积不低于2亩,公益性公墓节地生态安葬土地面积不低于3亩;

(三)节地生态安葬区域绿化覆盖率不低于80%。

天津对这类安葬给予奖励补贴

为保护生态环境,节约土地资源,进一步深化我市殡葬改革,我市制定《天津市节地生态安葬奖补工作实施办法(试行)》。

奖补内容

本办法所称的节地生态安葬是指在对逝者的安葬过程中,采取不保留骨灰和标志物的安葬方式,包括草坪葬、花坛葬、骨灰撒海等形式。

节地生态安葬奖补包括三项内容,即基本殡葬服务费用补贴、节地生态安葬奖励和承办服务补贴。

奖补标准

■ 基本殡葬服务费用补贴标准为1420元/具

■节地生态安葬奖励标准为1000元/具

■承办服务补贴标准为2000元/具

奖补条件

符合下列条件的,申请人可以同时申领基本殡葬服务费用补贴和节地生态安葬奖励:

(一)逝者为天津市户籍;

(二)2020年1月1日(含)后申请办理节地生态安葬;

(三)自愿在本市民政部门核定的殡葬服务单位办理节地生态安葬;

(四)基本殡葬服务遗体冷存、遗体运送、遗体火化均由本市具有合法资质的殡葬服务单位提供;

(五)逝者遗体火化后六十日内直接选择节地生态安葬;

(六)申请人应当为逝者的亲属或有权处置逝者骨灰的权利人。

符合下列条件的,申请人可以单独申领节地生态安葬奖励:

(四)申请人应当为逝者的亲属或有权处置逝者骨灰的权利人。

符合下列条件的,殡葬服务单位可申报承办服务补贴。

(一)已纳入到《天津市实施节地生态安葬奖补承办单位目录》;

(二)安葬的逝者为天津市户籍;

(三)提供的节地生态安葬服务为2020年1月1日(含)之后申请办理的。

符合下列条件的经营性公墓、公益性公墓、殡仪馆可以列入《天津市实施节地生态安葬奖补承办单位目录》:

(一)依法设立;

(二)经营性公墓、殡仪馆节地生态安葬土地面积不低于2亩,公益性公墓节地生态安葬土地面积不低于3亩;

(三)节地生态安葬区域绿化覆盖率不低于80%。

天津8.2万座逝者墓碑将完成免费擦拭

3月19日报道,18日,天津市民政局在向市民发出“清明节文明祭扫”倡议书的同时,对外公布市属殡葬服务场所已组织职工对安放(安葬)在本单位的逝者墓碑进行免费擦拭。

“清明节文明祭扫”倡议书,号召市民告别祭祀陋习、树立文明新风,采用鲜花祭扫、网络祭扫、家庭追思、社区共祭、撰写悼文、诵读祭文、踏青遥祭等文明低碳祭扫方式缅怀逝者。

每逢清明节,很多逝者家属除了祭扫,也会借着这样的日子,为逝去的亲人换一种安葬方式。对此,倡议书倡导采取骨灰深埋、树葬、草坪葬、海葬等节地生态葬,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树立文明节俭、生态环保的殡葬新风尚。

“去年,因为新冠肺炎疫情,全市殡仪馆、公墓、公益性骨灰堂等殡葬服务场所暂停祭扫服务。但为了满足市民追忆亲人、表达哀思的需求,市属殡葬服务场所推出了免费‘代祭扫’服务,由工作人员代替家属擦拭墓碑,并组织户外追思会,用一场庄重而又有仪式感的共祭方式,代替家属向逝者寄托哀思。今年,‘代祭扫’服务依然延续开展。”天津市民政局殡葬处处长张悦东介绍,市属殡葬服务场所包括:市第一、第二、第三殡仪馆以及市殡仪服务总站、天津憩园、天津寝园。这些场所的工作人员已经开始进入忙碌状态,开展“代祭扫”服务。

截至目前,共擦拭墓碑6.5万座,预计到本月24日8.2万座逝者墓碑全部完成擦拭,之后,还会举办一场集体代祭追思活动。

天津第二殡仪馆8月具备使用移交条件

 天津市第二殡仪馆迁址新建项目有了新进展。记者从东丽区获悉,近日,东丽区政府针对天津市第二殡仪馆迁址新建项目何时装修完成何时交付使用等问题进行了回应。

天津第二殡仪馆


  天津市第二殡仪馆属迁址新建工程,选址东丽区金钟街道欢坨村。今年2月底天津市第二殡仪馆迁址新建项目已实现复工,目前已有6栋建筑具备竣工验收条件。“依照目前进展,可以按原计划6月底完成装修工作,8月份完成设备调试,并具备使用、移交条件。”东丽区相关部门负责人介绍,近期东丽区将与市民政局对接、协商具体移交时间,尽快完成移交,配合市民政局尽快将新馆投入使用。
  改扩建后的殡仪馆增加了什么服务功能?“主要增加了遗体存放、守灵服务、特殊遗体处置3项服务功能。”东丽区相关部门负责人介绍,市第二殡仪馆属迁址新建工程新增了遗体存放功能,可同时提供300具遗体的冷冻冷藏服务;新增了守灵服务业务,24小时提供服务,并可为丧属提供配套餐饮、住宿服务,该服务可有效缓解市民在家中办丧和社区扰民问题;新增了特殊遗体处置功能,为公共突发事件遗体处置提供了应急保障。据介绍,改扩建完成后的殡仪馆将是集多项服务能力为一体的现代化多功能殡葬服务设施,在改进和提升服务环境基础上,也为改革本市的丧葬习俗提供了强有力的硬件保障。

武清区扎实推进殡葬用品市场整治

武清区扎实推进殡葬用品市场整治_各区动态_天津政务网

一是坚持正向引导,采取线上线下宣讲相结合的方式,深入宣传《天津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等法律法规,组织志愿者入户发放明白纸等1900余张,在公园、商场等公共场所发放宣传单2000余份。二是推动开展机构自查,组织全区殡葬服务机构开展经营管理自查整改,重点查找定价制度、定价依据方面问题,目前全区所有殡葬服务机构商品和服务类项目均做到使用同一标签、明码标价,不存在捆绑、搭售和误导消费等现象。三是加大执法监管力度,重点对标价不正规、虚假宣传、价格欺诈、生产销售封建迷信用品和土葬用品等8个方面进行整治,先后组织3次联合检查,共处罚店铺9家,收缴烧纸、冥币等共计1.7万余公斤。

天津市惠民殡葬再出新举措 生态安葬最高可享奖补2420元

进一步推行节地生态安葬,节约土地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同时减轻群众丧葬负担,更好地保障群众“逝有所安”的基本需求,天津市民政局、市财政局近日联合印发《关于开展节地生态安葬奖补工作的通知》,对参与不保留骨灰和标志物的节地生态安葬承办人进行奖补,最高可享受2420元。按照《通知》,

奖补具体标准为:1.对参加节地生态安葬的承办人给予每具骨灰1000元奖励;

2.对火化后直接选择参加节地生态安葬的承办人再补贴每具骨灰1420元基本殡葬服务费用(遗体运送、遗体火化、遗体冷存)。

民政部门为奖补金的发放部门,奖补工作自2020年1月1日起执行。据了解,节地生态安葬包括树葬、花葬、草坪葬、骨灰海葬等形式。受“入土为安”传统观念的影响,当家人去世时,市民会普遍选择到公墓安葬,但随着老龄化社会到来,墓地需求不断增长且价格更是水涨船高,城市周边土地资源日趋紧张。“墓地围城”现象日益凸显。记者从天津市民政局了解到,目前全市殡仪馆每年火化遗体在7万具左右。按照我国殡葬法规规定,近年来,天津市绝大部分墓穴都控制在1平方米(0.0015亩)以下的节地型规格,但土地消耗仍在增长。市民政局殡葬处相关负责人表示,受传统丧葬观念的影响,从保留骨灰到不保留骨灰,还需要一个过程,一方面是人们观念的转变,另一方面也需要政府部门积极作为,营造环境来引导公众。

出台奖补政策就是要积极倡导生态葬、自然葬,让逝者回归自然,让节地生态安葬理念深入人心。这不仅符合生态环保原则,也符合全社会的公共利益。此外,为倡导文明节俭办丧,践行“助民、便民、惠民”服务宗旨,天津市殡葬事业管理处殡仪服务总站于2016年3月推出了殡仪便民服务平台,面向中心城区市民提供24小时殡葬咨询服务,同时推出了“3000元一站式全程文明殡仪服务”,满足市民家庭治丧需求。

服务内容包括入户服务、全程引导、遗体基础服务、殡仪车遗体接送、遗体告别礼厅、遗体火化、骨灰节地生态葬或骨灰撒放等,可满足一般家庭治丧的基本需求。截至目前,“3000元一站式惠民殡葬服务”,已承接1.9万余单,让厚养薄葬理念继续深入人心。

天津殡仪一站式服务

天津殡仪一站式服务至3000元起步 6000元和9000元多档可以选择。
拒绝殡葬暴利,杜绝附加另收费,无后顾之忧。
殡葬服务(殡葬白事一条龙全方位服务,团队专业、服务周到)

天津殡仪一站式服务

外设各档灵堂出租500元起步(豪华、高、中、低)
殡葬服务一条龙流程:专业指导~洽谈业务协议~净身穿衣~灵车接运~布置灵堂
~化妆入殓~火化车接灵~礼堂举行告别仪式~火化入盒~骨灰安葬。
本中心提供24小时的白事一条龙服务,服务项目:寿衣、骨灰盒、香蜡、租赁床板、设灵堂、灵堂挽帐、奠字灯笼、贡桌用品、起灵,防腐注射、脱穿衣、美容、开光、辞灵、代办火化、火化车、冰棺,孝衣、鲜花、洗相、租大客车等一切殡葬白事服务,为您解除一切丧事烦恼,且价格优惠,欢迎致电垂询!
                             还直销全市及周边各大小公墓
服务区域:南开 河西 河东 河北 和平 红桥 东丽 津南 西青 北辰 武清 宝坻 塘沽 静海 大港 宁河 蓟县 及天津周边的河北地区

服务承诺: 以人为本,诚信服务原则,全方位提供殡葬礼仪服务;
服务宗旨: 以便百姓、利百姓、为百姓,节约薄利为宗旨;
工作准则: 服务至上,文明用语,接听耐心,记录准确,处理及时,操作规范,完整归挡; 
工作内容: 受理登记,咨询服务和丧葬用品等全套服务;
收费标准: 全市较高标准服务、全市较低的服务价格。

本中心批发零售各档寿衣、骨灰盒等殡葬用品,各档传统、现代殡葬礼仪策划,殡葬全程服务、丧事中提供提醒祭扫服务,国际国内遗体、骨灰转运,办理全市各殡仪馆火化手续。
本中心生产批发各档骨灰盒,直销全市及周边各大公墓
收费标准:商品一律明确标价
外设各档灵堂出租500元起步(豪华、高、中、低)

圆坟

圆坟 又称“暖坟”、“暖墓”。丧家于死者葬后第三天,至新坟上添土、奠纸、举哀。一般是孝子率全家老幼到坟上,也有的是凡有服之亲都去,家人要哭绕新坟三匝而后归。

针对不同民族 不同地区 风俗习惯的差别很大 正所谓“十里不同俗”汉族丧葬旧的传统是讲究重殓厚葬,并且夹杂着许多迷信的习俗。汉族自古盛行棺木土葬,葬礼隆重,分殓、殡、葬三个阶段进行。

殓,就是给尸体穿衣下棺。人初死入殓前要给死者招魂、沐浴。殓分小殓和大殓两步。小殓是给尸体裹衣衾,一般用布帛,富庶人家用丝绸,有的皇族用玉衣。大殓是把尸体装进棺材。棺材称“寿材”,男棺刻有“寿”字,女棺刻有“福”字,有的则刻以“福禄寿”三字的合写体。小殓时还要把米放在死者口中,富庶人家含璧、珠等,皇族含玉,近代则含一银元,均称之为“饭含”。大殓时往往随殓一些物品,一般人有衣、被及日常用品等物,富庶人家及皇族随葬物品繁多且贵重。

殡,就是入殓后停柩于殡宫,殡期长短不一,少则3日,多则30天,主要由奔丧者而定。古代多停棺3个月而葬,至多达7个月。汉族传统习俗,父母死亡,儿女必奔丧,否则为不孝。而亲朋好友将来哀悼祭奠死者,称之为“吊丧”或“吊唁”。奔丧者均要丧服。古代汉族丧服分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织麻五种,称为“五服”,用粗、细不同的麻布制成,按亲疏关系不同而穿不同的丧服,称为“披麻戴孝”。近代多用白布做丧服。现代城市一般兴胸佩白花,臂戴黑纱。

葬,就是掩埋死者遗体,即棺木入土。旧俗入葬前往往要看风水、择坟地,谓“择吉地”。送葬又叫出殡。送葬时,古代汉族一般是“孝子”在前执绋,挽柩者唱挽歌。挽歌到近、现代演变为哀乐。亲朋好友写挽词或挽联送葬,到近、现代又演变成送花圈,花圈上写挽联。

古有以人殉葬的习俗(主要是近亲、近臣和近侍,至清朝人殉仍有遗存),后逐渐以陶俑代之,到近代则以纸扎人像伴葬。

葬礼以后,有做七、断七、百日、周年等追悼仪式,并将牌位送归祠堂,这已从葬礼时对人的仪礼转为对“鬼灵”、“祖灵”的仪礼。另外,汉族还有“归葬”的习俗,就是将死于他乡的遗体归葬原籍。

丧事期间,死者亲属要穿孝服,在灵堂守灵。中国古代礼制,把孝服按与死者血缘关系的亲疏分为五等,在现代汉语里还有“五服”这个词,表示血缘关系的远近。孝服用白布做成,这与西方民族穿白衣做礼服的习俗大不相同。清朝时有一英国人第一次到中国来,遇到出殡的队伍人人穿白色衣服,而神情却痛苦悲哀,觉得十分奇怪。在古代,出殡时有人唱挽歌,晋代大诗人陶渊明生前就为自己写过《挽歌诗》三首。后世的挽联、挽幛就是从古代的挽歌演变而来的。

丧葬仪式规模大小与死者的地位身份密切相关,在封建社会对不同地位身份的人丧仪都有严格的规定。王公贵族、富豪之家常以规模宏大的丧仪来炫耀自己的权势。《红楼梦》里写宁国府死了秦可卿,所用棺材价值数千两银子,由二、三百名和尚道士念经,出殡时的队伍“浩浩荡荡,压地银山一般”。而穷苦百姓连起码的温饱尚且达不到,自然也就谈不上“重殓厚葬”了。有时甚至只能用一片席子包裹一下尸体,草草埋掉。

尊长死后,子孙要在家守二十七个月,其间停止交际和娱乐,做官的也必须离职回家守孝,以表示对尊亲的哀悼,称“守制”

那一年,半个天津卫为她们出殡

在今天天津市河北区中山公园有一块石碑,不注意的人也许不会看到碑上的文字,对其的历史也是一概不知,但是这块石碑承载的历史,曾经让半个津城的男女老少,为其披麻戴孝,浩荡出殡。就算是在那个动荡的年代里,哪怕是一个大军阀,能做到这么轰动的事迹,也是几乎没有人可以做得到的。那么具体是怎么回事呢?且听作者跟您慢慢道来。

清末,张氏姐妹其父张绍庭,为人忠厚老实,入赘天津瓷器店老板家,做账上伙计。生有两女三男,两女分别为长女丽姑,次女春姑,这也就是今天故事的两位主人公。

到民国初,瓷器店老板身故,瓷器店生意毁于八国联军入侵,张绍庭无奈拉起黄包车。以勉强糊口。因其为人憨厚,收费低廉,常常得同行挤兑,更是世态无常,丢了车行的黄包车。一气之下,病倒不起。其妻子张氏带着几个孩子也是手足无措。

当时,在天津卫南市大街附近有地痞流氓戴有富等人,专门从事拐卖妇女为妓,贩卖人口的勾当。觊觎张绍庭两女已久。乘张绍庭遇事故,病倒之际,托人上门蒙骗张氏,以婚娶之名来迎娶丽姑、春姑二女。张氏无奈,只得应下亲事。张绍庭却病重而亡。

这地痞流氓戴有富哄骗张氏,签下合同。可是却是阴阳合同,其真实目的是为了将丽姑、春姑二人卖入妓院。

丽姑、春姑二女不从,用火柴头泡水饮下,暴毙而亡。此时迅速轰动天津卫。当时天津卫名人,张权跟张曾歇等人为之鸣屈叫冤。这张权跟张曾歇何许人也?张权是张之洞的儿子,张之洞大家都知道,曾任过湖广总督,军机大臣,太子太保,也是权重一时的朝臣:而张曾歇也是曾任清朝都察院都御史,山西巡抚,浙江巡抚。此等人物,让当时天津上层社会形成共识,就是缉拿凶手戴有富等人。

两个烈女的事迹,让整个天津卫为之动容,各界名流士绅,车夫走卒,纷纷在二女出殡期间,为其出殡。并立石碑以纪念这段历史。立碑写传的人,估计您万万想不到,两位平民的事迹,有当时的大总统徐世昌为之立传,可想当时的影响何其之大了。

民间丧葬习俗

生老病死,自然法则,表示一个人走完了自己的全部生活旅程。埋葬礼仪,是人生礼仪中比较重视的,也就是最后一个仪式,它不仅包涵着浓重的伦理色彩和宗教信仰观念,更重要的是显示贫富贵濺之分,例如:有钱的,棺木是栢木硬三寸,寿衣全为上等丝绸,宴席、摆设更让人刮目相看。而贫者,就大有不同了,有的甚至无棺可装,只能破席而卷葬。民间流传着人死魂尤在的说法,并到阴间生存,北李的丧葬仪式,既复杂又热闹,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

一般死去,都分正常死亡和非正常死亡,如在外地死于非命,尸体不能入村入院,棺木在村外收殓。正常死亡,为寿终正寝,一律按正规的埋葬程序办理。以前,以60岁为界,如死在60岁以前,棺柩前的图案是兰底金牌位。死亡三天后,悬挂铭旌,门前出纸,铭旌一般由女儿操办,纸张是在年龄的基础上加上一张为出纸数量,比如80岁就为81张。挂纸并有男左女右之分。

解放前的风俗,人过花甲,寿棺寿衣均由儿女共同考虑操办,如今随着经济结构的变化和人们观念的更新,就有所不同了,本人也能办理,当然,由于阴差阳错,经济原因,也有死后急抓办的。

人死后,在家首先抽掉毛毡,唯恐来世转生畜生之类,而后整容、梳洗,抬上“七星板”,用收身布扎牢尸体,招唤亲友入殓,并声明埋葬日期。

入殓时,用草帽掩盖脸部,不能让死者见天,责成一人在后用木尺敲打镜子,后悬挂棺木尾后。

死人入殓后,要放入生前一些爱好的食品,烟酒之类及生铁、黑炭等物。从前,人死后,由寡妇用笟篱在水道眼前用麦草搭好牛箍兰,并吊在门纸的下端,身上搭一布衫为过河衫,传说过 “奈何”桥用,去掉收身布,按辈份大小分发给孝子。封口前,棺盖要留一道缝隙,防止万一有人复活后能有足够的氧气。事后,将旧年历用红布条包扎成小条,分发给帮忙的亲友,以示利身,并吃面片片,叫“断绝片”。

按照当地风俗,死后三天,如子女和主要亲戚全部到就要封口,封前让亲友再看最后一面,由女儿用筷子绷棉花醮水洗脸,此时不能啼哭,以防泪水滴在死者脸上。而后由帮忙的木工合盖按锭,钉上七个钉子,完成封口。

解放前,一般家死了人,都要先对本村村政头人打招呼,同母舅及近邻共同对所有家产、债权、债务、在世的父亲或母亲如何奉养,作出明确安排(这是三天之内必须要做的事情,方能出示讣告,否则就是家务不顺。

人死要 “出魂”,埋葬或暂厝后选择日期,看好时辰,一人手抓大白公鸡,一人手持铜锣,打公鸡大声叫唤,铜锣紧紧敲打,从北房到东房,从西房到南房,都要跑到,鸡叫声、锣声,悲悲悽悽,阴森可怕,非常恐怖。

埋葬的前一天,夜里要“辞灵”,主孝子将煮熟的辞灵扁食,敬献后装进路里罐,让亡灵备用,完成“辞灵”。

出殡之日,远亲近邻都来祭奠,朋友都来帮忙,总管执事,账户、厨子、抬棺、埋葬各路从马,一应俱全,祭主备宴酬宾,大门、灵前要书写深切悼念的挽联,灵堂内悬挂着香幡、钱幡、元宝幡、莲花幡、金银山、金银斗、摇钱树、聚宝盆及车、马、票子旗、仙鹤,大门大户,还有打路菩萨,引路鬼身高两米,威风显赫,别墅、金库等全套纸扎。

灵前祭桌上深沉肃穆的摆放着太师香炉、花烛、包卷小饭、奠食、十二道干、鲜水果,点心、八碗菜馔、青狮、白象、黄老虎和三个多姿多彩花食。

祭前由乐人为孝子穿戴孝衣孝帽、孝牌后献神位,贴牌位(奠主),方能点纸开祭。孝子孝孙身着麻衣,手拉哭丧棒,按长子、长孙、长媳开祭的顺序,依次按辈份类推祭奠。

七十年代以前,还要邀来道教,摆设经堂,依辈送朿,道家的小唢呐吹的有声有色,人声化的演奏,让孝子哭得声泪俱下,撕心裂肺,旁观者也潸然落泪。一切亲友祭奠完毕后,所有孝子都到土地庙“告庙,前头是男孝,后跟女孝,人手一柱京香,为死者在阴间登记户口,焚烧车马,转回起灵。八十年代以前,起灵全部是人手抬棺,有八抬、十六抬、二十四抬,途中有两忌:1、抬棺木不能说沉,否则会越抬越沉,深受其累。2、半途不能停放棺木,以示人情交厚,威风气派。现在已改为灵车,既轻便又安全,直奔坟地,下葬封墓。埋完后,女儿手挑招魂幡,绕坟地大转一圈后把幡插在坟头之上。返回路上由乐人随着孝子进村吹奏鼓乐,并向所有帮忙各位磕头致谢,葬礼为之结束。

人死后要由阴阳先生写一张七数单,贴在家门后,提醒出嫁女儿逢七祭奠亡灵到五十日、百日,祭奠结束。

中间如有“犯七”,按年龄剪小旗插在坟墓四周,如“犯八”,插一枝花放在坟尾。